大家應該都認得原來的USB標誌,但在上面多了紅色Hi-Speed是什麼意思呢?其實就是最近陸續幾張新的主機板開始內建的USB 2.0。但是制定者不希望USB 2.0被視為一個新標準,因此更名為USB Hi-Speed,而原來的USB 1.1則有了USB Basic Speed的新名字。USB 2.0是七個主要大廠包括康柏、惠普、英代爾、微軟、NEC、飛利浦、Lucent所共同制定的下一代傳輸介面,提供了比USB 1.1快上40倍傳輸速度,從原來的12Mbps增加到480Mbps,為一些需要大頻寬的設備如視訊攝影機或USB介面燒錄機等提供更大的傳輸通道,同時擁有原來的隨插即用和熱插拔的優點。
一個新規格出來,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向下相容的問題,這點大家可以放心,如果你的電腦上連接埠為USB 2.0,那不管設備接頭是USB 1.1或USB 2.0都可以順利使用,只不過USB 1.1的設備不會因此而變快;而如果USB 2.0的設備插上USB 1.1的連接埠呢?很不幸的,該設備只能用原來12Mbps的速度來傳輸,總而言之,如果使用者想完整享受到USB 2.0的高速,就得認清楚外接設備及主機板或USB Hub說明上都得有新的Hi-Speed標誌。
不過傳統的USB 1.1還不會被完全淘汰,因為一些外接設備如鍵盤、滑鼠、搖桿等等不需要USB 2.0的高傳輸速度,因此不必花額外的成本將它們改變為2.0。但是在連接埠的部分,新一代的主機板都將會內建USB 2.0。
至於由蘋果電腦主導的IEEE 1394,雖然它和USB 2.0有相同的高傳輸速度,但是需要額外的晶片控制,不如USB 2.0可直接內建於主機板南橋晶片來的方便,因此可以預測今年年底之後USB 2.0的佔有率將超越IEEE 1394。不過IEEE 1394可以不透過電腦在兩個外接設備之間互相傳輸的特殊功能,讓它還是可以在數位影音的市場佔有一席之地。